党建引领“办实事” 为民纾解“停车难”——市规划院第二党支部助力厦门市停车设施建设发展工作
发布时间:2023-08-14
城市停车设施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生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近年来,厦门市停车设施规模持续扩大,停车秩序不断改善,产业化发展逐步深入,但仍存在供给能力短缺、治理水平不高、市场化程度滞后等问题。“停车难”已成为影响人民群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是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实事。
为加快补齐城市停车供给短板、缓解城市停车难题,深入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见行见效,根据市、区两级政府及市政集团的工作要求和部署,市规划院第二党支部和规划团队在党建引领下,紧密结合主题教育,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大兴调查研究,靠前规划服务,全力梳理事关民生的难点堵点,开展厦门市级停车场建设评估工作,识别停车矛盾突出区域,科学规划、重新合理布局停车设施,盘活存量资源、提高增量泊位,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急盼解决的突出问题;并将该项工作作为今年第二党支部“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推进,以党建引领业务工作,以业务促进党建发展。
一、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把脉”破解城市停车难题
市规划院第二党支部和规划团队对厦门市全市的现状停车设施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摸排调研,深入调研包括配建停车场、路外公共停车场、路内公共停车位的规模、分布、权属等,全面摸清家底。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与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和座谈,与街道、企业进行研商探讨,精准“把脉”,充分了解停车难点与各方诉求。并结合城市发展、道路交通运行、智能交通发展等研判未来停车发展趋势,提出厦门市停车发展分区域差别化供给的总体策略及实施路径,全力破解城市停车难题,强化全市停车设施建设发展推进工作统筹。
二、强化技术赋能,高质量规划引领停车设施建设
结合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小汽车保有量变化趋势等,第二党支部和规划团队运用大数据分析,采用拥车率法、停车生成率法等对未来停车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加强与停车专项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结合停车设施供需缺口分析,策划形成本岛、岛外核心区和老城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规划及分期实施项目库。通过高质量规划引领停车设施建设,批量策划增量泊位,有效扩大城市公共停车设施供给,为解决停车难问题提出建设性指导。
三、践行群众路线,街道停车试点联通民心便民行
第二党支部和规划团队践行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利益问题出发,积极探索以街道为单元增设停车设施工作方案,补齐短板改善民生同时推动成片解决片区停车难问题,发挥示范效应。通过反复踏勘调研现场,已完成筼筜、开元、梧村、嘉莲4个街道停车设施增设方案策划,并就策划方案与市区相关单位、企业进行研商探讨,共梳理近、远期可增设公共停车设施项目106个,可增加停车泊位数约1.4万个。通过街道停车试点工作,进一步细化停车设施供求关系,挖潜停车设施新增量,实现精准供给,缓解本岛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
目前,第二党支部和规划团队已编制《厦门市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标准》,并开展《促进城市公共停车设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研究,为厦门市停车设施建设发展提供政策保障。通过全面助力策划项目落地实施,以锐意进取、拼搏向上的精气神切实把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为企解难题的强大精神动力,有效缓解城区“停车难”,改善民生,促进厦门市城市高质量发展。